学经济:让你一听就懂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本文主要基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到的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给大家做经济学直觉的培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具备很强的经验属性,在用数学工具进行详细的证明以前,经济学家往往能给出基于经验的结论性判断,这就是直觉所起到的作用。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在投资理财中,成为“理性的经济人”。【转载】作者:漩涡闪电。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你得到某一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失去另一些东西,这就是权衡取舍(如果引用物理学的概念,权衡取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得到与失去就类似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我们几乎不可能在不放弃任何东西的情况下获得一些什么。只是有些时候放弃的东西是显著的,比如你选择了Angela作为对象,放弃了Baby,有些时候放弃的东西是不显著的,比如你花费了本来可以运动或者读书的时间,获得了打游戏的时间。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刚刚提到权衡取舍的时候总是会有失去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成本”。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在100张纸条面前,你选择了其中一张,剩下的99张纸条都是你的“机会成本”,有些时候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比如做2选1的选择题,有些时候你很难量化机会成本到底有多少,比如你放弃了两年的工作时间去支教。“机会成本”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不仅有明面上可见的“显性成本”,还包括很多不可见的“隐性成本”,综合考虑成本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做出选择。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是一个非常强的经济学假设,在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我们都假设人们是理性的,也即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人们会选择做出对自己最优的选择,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来说,他会选择面包而非一辆汽车,对于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来说,他会选择汽车而非面包,这就是理性的(虽然现实往往充满魔幻主义,比如有些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花费金钱去治病,但我们在经济学中不予讨论这些)。

那什么是边际量呢?在你快要饿死的时候,第一块面包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是巨大的(边际收益极大,边际成本为0),但之后你每吃一块面包,它带来的额外的收益(满足感或者幸福感)是下降的,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是上升的(胃越来越满了,逐渐吃撑),直到你觉得额外的满足感已经要小于额外的痛苦感时,你会主动停止吃面包,这就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时间点。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一瓶即将过期的牛奶,原本售价10块钱(进价5块钱),现在有且只有一个人愿意花1块钱买它,请问商家是否应该卖给他?对于商家来说:

卖:边际成本为0,边际收益为1

不卖:边际成本为0,边际收益为0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卖不卖的边际成本都是0,而不是进价的5块钱呢,因为“卖”这个行为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的“额外”成本,进货的成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在完成进货的瞬间,这个成本已经支付出去了(在经济学中叫做“沉没成本”),在牛奶正常销售期间,我们可以以这个成本作为对标计算收益,但牛奶即将过期时,沉没成本就不应该再作为定价的考虑因素了,因此我们只看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即可。

(但是现实生活中,资本家往往会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低于成本价销售,这是博弈论中另一个话题,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假设你爸妈答应你如果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就会给你买一台最新出的苹果手机而且允许你随意使用,只要这个奖励对你足够有吸引力,你就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获得第一名(无论是努力学习还是贿赂原本你比成绩好的同学考差一点),这条基本原理基本上是管理过程中百试百灵的法则,如果失灵了,那就需要老板/父母/领导/情侣好好反思你给的“激励”是不是真的足够了。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激励”不仅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我们平时会称之为“惩罚或者批评”。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我能写好数学作业,小明能写好语文作业,如果我们两个人独立写作业,我们就各有一种作业写不好,如果我们互相帮助,大家都能把两个作业写完,这就是贸易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彼此交换优势就会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我语文、数学都比小明好(为了简化,我们假设只有这两个科目),是不是我就不用跟他贸易了呢?也不是这样的。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我做一道语文题需要2个小时,做一道数学需要1个小时,而小明分别是3个小时和2个小时,可以看出来我比小明两科成绩都要更好一些,这就是“绝对优势”(也即单一看任何一种物品的生产都要比另一方效率更高),但换个角度看,我做一道语文题的时间可以做2道数学题,而小明只能做1.5道数学题,也就是说,我的时间用来写语文,对应牺牲掉的数学题更多,因此我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数学,而小明则是语文(这就是“比较优势”,我的“比较优势”是数学,而小明是语文,交易中的任何一方都一定具备“比较优势”),这样我们能够一起解决的题目数量最多!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对于市场经济的概念,大部分国人应该都不陌生。中国在建国初期实施了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逐步从计划经济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两种经济制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谁是确定经济活动运行规则的主体,前者是政府,后者是政府+市场。

通常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所有分散的买方和卖方各自执行决策,通过价格来动态调节,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一般均衡。这样的社会体系十分高效,但我们清楚的知道,在效率优先的背后,公平就很难得到保证:资源丰富的人或地区总是会更快的实现经济发展,并且随着资源积累的越来越多,其与资源贫瘠地区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显然,市场的力量并不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正如我们在第六点中提出的,市场无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公平问题(对于这一观点有些政治经济学家或许有不同意见,关于公平本身的定义就是较为复杂的,这里的公平取一般意义上“均”的概念,也即大家应该抛开资源禀赋的差异,获得均等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政府则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通俗意义上就是财政拨款)来解决相应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外部性。

外部性的核心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让这件事情只和参与的主体有关。比如我们进行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染性气体会影响全人类的健康;小王花重金购买的烟花,很难只为他心爱的翠花绽放——村头的二狗没准也会在绽放的时候微信通知他的好基友一起看,这就是外部性。外部性有正有负,污染带来的外部性是负面的,而烟花则是正面的,正外部性自然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负外部性就需要一个非市场的组织来进行度量和清算,这就需要政府来养这样一批人,事实上,公检法这样的职能部门也有类似的作用。

以上是政府在改善市场结果方面做得尤为出众和有效的地方,有时强大的政府力量也有助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调配充分的资源办大事,例如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会,包括今年的抗击疫情,都是强有力的中国政府保障了社会资源的有效调配。当然,政府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完美的改善市场结果,当一个地区政府不给力的时候,他可能会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德索托的一本著作《另一条道路》)。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与生产率正相关

这条原理好像不用解释了。生产力就是单位劳动所能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使用机械(生产工具)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力,这也是近代西方社会超越东方的主要路径。

9.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引起通货膨胀

这个问题与我们的投资理财息息相关。大家可能偶尔会关注到,央行有时会宣布“降准降息”,金融圈的同学可能会戏称为“央妈放水”,这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一种货币之所有有价值,是因为有政府的主权和信用作为担保,才具有流动的可能性。人民币、美元、欧元这些世界上主流的货币之所以在国际汇兑中实现流通,正是背后各种国家主权的担保才能被认可。

政府具有印钞的权利,但是否他能无限制的印钞呢?答案一般情况下是否定的(我们晚些时候再讨论为什么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政府印钱过多(多于补充货币损坏或漏损带来的缺口),市面上流通的钱就会变多,大家手里的钱就会变多,钱变多了,物品或服务却不会立刻增加,对应带来的影响就是物品或服务变得相对稀缺了,从而价格也就自然会提升,这就是“通货膨胀”,我们习惯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表示物价的整体情况,CPI的变动大于0,则意味着通货膨胀,CPI的变动小于0,就是通货紧缩。 “央妈放水”的 意思就是,央行宣布了一项会使得社会总体货币总量变多的新措施(措施一般情况有三种,但这里我们不做展开),使得社会流动的资金规模变多了,通常情况下,这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个利好政策。

很显然,如果我们看中国过去20年的CPI指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时期都处于通货膨胀状态,那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整体依旧保持在稳定、快速的增长阶段,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在快速提升,从而也带来物价的上涨,一般认为CPI保持在2-3%是相对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率,物价的上涨较为合理。

如果物价的增长保持在2-3%,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利率低于这个水平,我们的钱就是在一年一年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见附件)参考央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得出的结论是,自2015年央行一年期定存的基准利率调整至1.5%以来,我们存在银行的钱一直在贬值!(更不用说活期存款了)

当然,大家也并不会把全部的资金放在银行进行一年期定存,这就太低估大家的理财能力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相信余额宝、P2P、甚至股票、私募基金大家都会涉及,不同风险下的投资策略会带来怎样的投资回报,这些回报超过通货膨胀率显然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一般意味着市场中货币量增加,企业更有钱,也会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从而招聘更多的人,使得失业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那是不是通货膨胀率越高越好呢?从第9点我们可以看出,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我们所能通过投资带来的收益的时候,我们的钱实际上是在贬值的,也即意味着,通货膨胀率越高,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除了少数精通投资的职业人士和资本家)尽管会获得工作,但实际上每一份同样的劳动所能换取的物品和服务是越来越少的!这就意味着,实际上你的劳动成果再被资本家剥削,社会财富在迅速的再分配!

所以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温和的失业率是社会发展较为正常的状态,短期内经济会在通货膨胀率提升-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失业率上升之间进行波动,这就是经济周期。

以上我们完成了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的解释,这其中涉及到了主要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概念,我认为在详细的介绍各类投资理财方法之前,需要让大家有更好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理性人”、“比较优势”、“通货膨胀”、“利率”这样概念的直觉,虽然这对于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建立仅仅是沧海一粟,里面还有非常多丰富的内涵我们没有详细阐述,但就入门而言,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雏形,在后面的专题介绍中,我们可能会时常回想起这十大基本原理,他几乎无处不在。

圈主 管理员

待审

热门评论
:
讨论
    阅读剩余条回复 加载中...
没有讨论,您有什么看法?
图片审查中...
我的回答: 最多上传一张图片和一个附件
x
x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贝版投资俱乐部公告
This is default text for notification bar